秋分,从繁盛转向成熟。铜仁市玉屏县的油茶林也在静静蜕变,将夏日阳光雨露的滋养,转化为滴滴香醇的茶油,果实已累累垂枝。那油茶果,青中带褐,藏在墨绿的叶片间,不声不响地积攒着山野的精华,不仅飘散着果实的清香,也流淌着金融“源泉”滋润产业的盎然生机。
正午,贵阳银行玉屏支行副行长杨超来到朱家场镇桐木油茶丰产林基地开展调研。目之所及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树。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玉油茶公司)的种植技术人员钱方达正在查看果实的成色。剥开一颗油茶果,金黄的果仁透着油润,他的脸上浮着期盼:“再过些时日,国庆以后果子颜色变深,裂开,就开始进入采收期,每天都有100人左右来基地采收油茶果,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玉屏县的油茶种植始于明洪武139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这份跨越六个世纪的坚守,铸就了“玉屏茶油”国家地理标志的品质基因,黔玉油茶公司因此孕育而生。
以黔玉油茶公司为龙头的油茶全产业链国有平台公司扛起了玉屏油茶产业发展的大旗,从品种研发、种植、烘干、粗加工、精深加工到品牌创建,为玉屏油茶全产业链发展增添了活力。
一望无际的油茶树沿着山坡起伏,钱方达难掩喜悦之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公司已建成油茶良种采穗圃150亩,油茶育苗基地300亩,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31800亩,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油茶精深加工厂1家。2024年,公司生产茶油186吨、菜籽油120吨、洗护用品1.5万瓶,年营收达5047万元。”
作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黔玉油茶公司先后获评国家油茶一二三产融合标准化示范区、油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拥有油茶种植及茶油加工发明专利4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被授予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凭借公司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直接带动5230户16790人增收,年均增收2400元以上。
听完公司介绍,一行人来到山下的大棚育苗基地,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施肥工作,现场一片繁忙。“我们建立了西南片区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每年可新增培育300万株油茶苗,油茶全产业链都已经建立健全并实现了经济效益。”
“今天看起来很壮观,但当初起步时太难了。林地改造、育苗基地建设,哪里都要钱。” 钱方达回忆,2017年,当时公司手里只有规划图。就在这时,贵阳银行玉屏支行的调研团队找上了门,跟着他们跑遍全县油茶林,摸清了“低产油茶林改造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见效慢”的痛点,也看到了“六百年品牌+生态价值的潜力”。于是,贵阳银行玉屏支行成立专班,深入开展调研,摸清问题症结,加强政策宣介和项目对接,快速给出了一份“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组建了3.3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贷款期限长达10年。
金融资金的精准注入,加快了玉屏县5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进度,为油茶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年,黔玉油茶公司又有了新目标——新增茶油压榨生产线,进一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贵阳银行玉屏支行了解企业需求后,又迅速行动,成功发放贷款300万元,用于企业购置生产设备,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及增加产品市场供给量。
从2017年3.3亿元产业基金的“筑基”,到2025年300万元设备贷款的“添翼”,贵阳银行以“全周期陪伴”,让小小油茶果长成了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链”。杨超说:“油茶产业是玉屏的支柱产业,企业发展到哪儿,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儿。”
继2022年黔玉油茶公司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后,2025年,7.8万吨茶油成功销往法国。
走进黔玉油茶公司的油茶成品展示大厅,食用山茶油、母婴用油以及茶油护肤品、日用品等产品琳琅满目。在黔玉油茶公司,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通过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对油茶果“吃干榨尽”。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这是玉屏人六百年的油茶种植经验。“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是贵阳银行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