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贵州三都县“最美乡村赛马节—教师专场”活动举行。村马节上,一场面向3000余名教师及周边群众的反假货币宣传活动如约展开,工作人员通过实物对比、现场答疑等方式,让金融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深受欢迎,为民俗活动增添了一抹亮眼的“金融色彩”。
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乡村赛马是当地极具影响力的民间盛会,吸引着众多群众参与。此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黔南州分行指导,贵阳银行联合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及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推出。贵阳银行巧妙借助村马活动的高人气,以“筑牢货币安全网,守好群众钱袋子”为主题,开展“普通话+水语”双语反假货币宣传,实现了“文化+金融”的创新融合,让金融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深受欢迎。
活动现场,由双语讲解员和乡村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针对当地部分老年人对普通话理解存在一定困难的现状,他们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向大家详细讲解假币识别技巧。通过“一转二摸三透光”的实物对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人民币的光彩光变面额数字、雕刻凹印、水印、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等防伪特征。同时,结合近期发生的“道具类”假币诈骗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假币流通的常见手法和危害,让群众直观认识到反假货币的重要性。
针对群众关心的“收到假币该怎么办”“残缺污损人民币如何兑换”等,志愿者们也进行了详细解答,使专业金融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真正做到了让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一位现场的水族阿姨笑着说:“我们老人家不太会认字,这样讲,我就懂了!”
宣传点上,民警与群众面对面,化身“反诈讲师”对“找零调包”、“昏暗环境交易”等常见花招进行了精准剖析和揭秘,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将防骗知识深深植入大家心中,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识诈“免疫力”。银行工作人员则手持鉴别仪,向周边商户演示假币识别技巧,并引导商户签署《不拒收现金承诺书》。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共走访周边商户30余家。
除了反假宣传,现场还设立了数字人民币专项咨询台。通过图文展板、操作指南以及讲解员的介绍,向群众进一步普及数字人民币的基本概念、使用场景与安全性。
此次贵阳银行“最美乡村赛马——教师专场”反假货币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民俗平台+金融服务”的叠加效应,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是金融服务向下扎根、为民惠民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贵阳银行将继续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