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动态
返回
  中  小 打印 关闭

夏茶,杯盏润心田 —— 爽银“县”在出发,看贵阳银行助力都匀毛尖“茶韵悠长”

来源:总行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05

      北纬26度的晨光穿透云贵高原的薄霭,将第一缕金线绣在都匀螺丝壳山的茶芽上。第一盏茶汤泛起翡翠色,杯中倒映着云雾缭绕的螺丝壳山。立夏的茶最懂光阴的分寸——既留着谷雨的润泽,又候着小满的饱满,在阴阳平分的时刻,将天地灵气凝成这一盏碧翠。

      贵阳银行都匀支行行长蔺学敏和副行长徐洋踩着露水打湿的山路,向着那片绿意盎然的都匀市毛尖镇高寨水库茶园走去,连片茶海一望无际,目之所及嫩芽勃发。千亩茶山之上,嬉笑声声传来,凝目眺望,茶农们手捻新绿,置入茶篓,动作轻柔有条不紊。

      蔺学敏和徐洋隔着一片茶树就听到了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张罗忠的声音,他正在给茶农们讲述都匀毛尖的悠久历史。他说,黔南州都匀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且十层深厚,疏松湿润,内含大量有机质,这样的独特自然环境,孕育出了高品质的都匀毛尖。都匀毛尖茶以其鲜爽清香、滋味鲜美、汤色嫩绿而闻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据《都匀府志》记载,早在明代,都匀毛尖茶就已被列为“贡品”进献朝廷。2022年,“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几十名茶农一边听张罗忠聊着都匀毛尖的历史,一边忙碌着,在满目新绿间,背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哼着动人的山歌,他们的指尖轻轻捏住茶芽最顶端的两三片嫩叶,手腕一抖,茶叶便稳稳落入掌心。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蕴含着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中午时分,茶农们三三两两坐在田埂上休息。有人说起今年的雨水充沛,茶树长势喜人;有人讨论着今年的茶叶行情。休息过后,他们又继续投入到采摘工作中。

      “现在是春末夏初阶段,立夏以后正式生产夏秋茶,以做绿茶的口粮茶为主,一芽二叶,100元-200元一斤,口感很好,老百姓都挺喜欢的。”张罗忠笑容满面地和蔺学敏、徐洋打着招呼。

      都匀毛尖集团是贵州省内唯一一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茶企,公司茶园基地位于都匀毛尖地理标志产品核心产区——都匀螺丝壳,海拔1400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茶叶生长在常年云雾缭绕的高山湖畔之间,基地连续5年获得有机茶园认证。由于此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为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产出来的茶也是都匀毛尖高端名优绿茶之上品,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历史与匠心。

      张罗忠热情地带领蔺学敏、徐洋参观着茶园,介绍着茶园的最新情况,“从去年开始,我们公司建设了从种植、管护、加工到仓储的智慧化管理平台,还在茶园增加了绿色病虫害防控设备,公司也在去年探索了新的管护模式,通过与当地合作社合作,降低了管护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管护人员的管理水平,我们也加强对采茶工的培训,从源头上提高公司茶园的下树率和茶青质量。”

      以茶为媒,跨越山海,绿水青山间绘就“一叶富万家”的共富画卷,小小的叶子为山间茶农铺就了稳定的生计之路。

      “我们这里每年劳务用工3000以上人次,每年支付劳务费用300万元左右,春末阶段每天能采摘6000斤左右,现在高端茶市场价1200元左右,口粮茶100元-200元,特级茶300多元,公司全年产值4600万元左右。”张罗忠的手指轻轻一捻,鲜嫩的茶叶便落入茶篓,他轻舒一口气说:“现在茶园的新面貌还得感谢贵阳银行对我们的支持,每次采茶收购生产的关键时期,贵阳银行都跋山涉水上门服务,让我们节省了时间,做好资金的准备,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茶园品质的提质升级上。”

      在这片被茶香浸润的土地上,贵阳银行的金融支持如细雨润物般滋养着茶农的期盼,滋养着蓬勃发展的茶产业。都匀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贵阳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为助力茶农抢抓采茶生产先机,贵阳银行组织客户经理深入茶山一线,将金融服务送到采茶“最前沿”。2023年,贵阳银行都匀支行主动上门,在详细了解都匀毛尖集团资金需求后,迅速开展现场调查,高效完成贷款审批,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这笔资金不仅用于收购优质茶叶原料,还用于及时支付劳务费用、生产设备升级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贵阳银行都匀支行同时为企业定制专属账户管理服务,提供便捷的线上结算渠道及线下收单服务,并安排专属客户经理定期跟进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及财务规划。

      “贵阳银行的资金是‘及时雨’,金融服务也很贴心,是值得信赖的长期伙伴。”张罗忠说,近年来都匀毛尖集团借助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茶叶年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茶山上出的是品质,手掌翻转间的是韵味。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独特,除采摘外,还有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干等步骤。所有操作都在同一口锅里完成,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

      在茶山旁的都匀毛尖集团生产车间里,加工作业也是紧锣密鼓进行。为了确保鲜度和品质,采摘下来的茶叶会被迅速送往加工车间。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最终成为香气扑鼻的成品茶。

      近年来,都匀毛尖集团依托生态优势和金融扶持,不断优化茶园管理机制,做优做强茶产业,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提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升茶叶加工品质,并结合实际在产业升级、茶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开发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推动茶叶生产向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质量。

      从云雾缭绕的千亩茶园到智能管控的现代化车间,从指尖采撷的千年技艺到云端审批的数字化金融,贵阳银行通过优化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深化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支农助企金融产品,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的金融需求,并通过执行普惠利率、提高线上贷款审批效率解决茶农抵押难题等,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种茶、收茶、加工、销售以及茶旅文化等茶产业的全产业链中,有效破解茶企、茶商、茶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不断“贷”动茶产业健康发展,打通金融服务“茶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活水浸润的不仅是茶香,更是一方产业的生机。融合了茶韵与焦香的“黔”味,正带着初夏的暖阳奔向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要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贵阳银行都匀支行累计为都匀茶产业发放贷款资金4000万元,主要涵盖都匀毛尖茶种植基地扩建、茶叶采购、茶叶加工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等。

      “让都匀毛尖茶走进更多人的杯中。”展望未来,张罗忠坚定地表示,将继续与贵阳银行携手,共同推动都匀茶产业迈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将坚定不移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公司战略目标,以打造贵州高品质绿茶生产中心和交易中心为发展定位,接下来,我们也将不断提升都匀毛尖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创新研发茶叶衍生产品。”

      暮色漫过茶山时,新制的毛尖已封入锡罐。在贵州高原的褶皱深处,有一群采茶人,用指尖从晨雾里摘下了整座春天的魂魄,在岁月里慢慢陈酿出悠长的回甘。脚沾泥土、心怀热忱。贵阳银行都匀支行的工作人员将继续行走在这片沃土上,探索金融与茶产业深度融合的密码,勾勒出一幅茶韵飘香的美好画卷。